【2020故事】
大幕缓缓拉开,一束光投来,舞台在那一刹那“苏醒”。
2020年的最后一天,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如期上演,李飚、吕思清、宋元明三位艺术家携手北京交响乐团,为南京观众奉献了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。看着台下观众凝神屏息,深深陶醉在如诗如梦般的唯美意境中,江苏大剧院总经理廖屹的内心满是感慨。
这一年,对所有人来说都不容易,而对演出行业而言,可能更为艰难。按照惯例,每年2-4月的春季,向来是演出旺季。原计划,江苏大剧院将在春节期间举行一系列演出,没法回家的廖屹便早早将北京的父母接来南京过年,然而出乎意料的是,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颠覆了之前设想的一切。
“入行这么多年,这是我碰到的最艰难的一年。”廖屹感叹道。
两年前,廖屹从国家大剧院来到江苏大剧院任职,但疫情却让他遭遇了从业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。起初,面对完全摸不着底的疫情,他心里还怀揣着一丝希望,“以前,即便是SARS这样这样严重的疫情,也没有关闭剧场。那时候总想着,复工是尽在眼前的事情。”
但希望很快被打破,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及气溶胶说法的出现,在接下来的一周内,江苏大剧院陆续停掉了2月至4月的演出,有130多场演出取消和延期,损失无法估算。而从全国范围来看,疫情造成了演出行业全产业链的停摆,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月初发布的《致全国演艺同仁倡议书》显示,今年1月至3月,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万场,直接票房损失已超过20亿元。
演出行业走入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。廖屹回忆说,那时候很多剧院同行、演出公司的负责人常常在微信群里交流,大家互相加油鼓劲但又忍不住相互打听:“什么时候能复演”“复演以后演什么?”焦虑的情绪悄悄在行业内蔓延。
疫情之下,剧场关闭,演出停摆,演出场馆还能做点什么?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,在宣传部和文投集团的领导下,廖屹和剧院同事在疫情期间迅速转场,寻找别的“出口”。他和同事们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等新手段,对“剧院+”模式进行拓展,催生了文化产品新的打开方式,“云剧场”“云演出”“云艺术”“云课堂”等各种在线演艺纷纷上线,廖屹甚至还亲自上阵做了主播,“作为主播,我体会到了如果想把直播做好,更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前期准备,要把产品的内容和特点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这样才能吸引人,才能让观众更加了解我们的艺术产品。”在廖屹看来,疫情虽然限制了演出活动,但却教会了剧院多维化的必要性,“真是逼得剧院想出了很多创新的手法。”
线上的艺术普及形成了有效的内容输出,协助加快江苏省内艺术机构建设,进行管理模式的输出也是国有企业的使命与担当。“江苏大剧院积极参与南通大剧院的工程和运营的创立,整合优势资源,推广剧院成熟的发展经验,这也是对剧院运营管理平台建设的一种探索。”廖屹说。
百余天的静默之后,全国剧院终于按下“重启键”,6月5日晚,江苏大剧院穹顶的“星光”再次亮起,迎来面向普通观众开放的首场演出——南京民乐团室内专场音乐会”。那一天,观众们从城市各个角落汇聚而来,激动、惊喜、愉悦洋溢在每一个观众的脸上,很多人在剧场大厅的背景板前合影留念,以此纪念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。作为剧院的管理者,廖屹面带笑容,站在安检入场口,热情地欢迎观众们的到来,并为观众送上了纪念胸贴。当时的他的心中洋溢着喜悦和期待,同时还混杂着些许巨大的压力和忐忑——这是他过去工作中从未体会过的复杂情绪。“时隔半年,大家又重新回到了剧院,每一个人都很激动,我也特别想表达观众的感激之情。”廖屹说,江苏大剧院是全国最早复演大型项目的剧院之一,“很多同行看到我们复演的消息之后,纷纷表达了钦佩之情,也深受鼓舞。”
剧场重新开门,一系列新的挑战接踵而来,其中,上座率不得超过30%、1米以上距离间隔就座、综合性演出场所不得多厅同时开放等规定,引发行业内议论纷纷。不少从业者认为,30%这一上座率对任何演出来说,都是绝对的亏本,“即使是开一场陪一场,也必须要开!”对于复演,廖屹的内心没有丝毫的犹豫,“在这个时候,我们有责任、有义务把观众拉回剧院,把整个演出市场恢复起来,这是我们身上的责任。”
而另外一个需要面对的事实是,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发展,使得今年的涉外线下演出项目难以开展,境外艺术家无法如约到场参演,这对演出内容组织策划和节目的丰富多元带来影响。面对演出资源的困境,疫情期间,大剧院依托国内演出为主,依托剧院自制项目、解决了目前演出资源困境。“今年我们和江苏省交响乐团合作了20场音乐会,此外,我们还在5月份组织精锐力量创排了话剧《朝天宫下》,收获了很好的票房和口碑。”令他意想不到的是,今年十月份紫金文化艺术节期间,大剧院的营收已超过了去年同期。“在疫情之下,在75%的上座率的限制之下,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实属不易。”
廖屹认为,疫情期间,要把观众拉回到剧场,就必须依靠精品的剧目。而一家成熟的剧院,更应该努力打造自制剧目,使艺术生产成为一个金字招牌。在他看来,大剧院不应该仅仅停留在“文化地标”的属性上,更应该成为城市的精神殿堂。观众透过一部部高水准的艺术作品,管窥得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和精神追求。“今年,我们制作要民族音乐舞剧《红楼梦》,还要创排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《红高粱》、根据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《人世间》,另外还有两部儿童剧也将面世——黄蓓佳《野蜂飞舞》和韩青辰《因为爸爸》,每一部都令人期待。”
从热闹到冷清,再逐渐恢复人气,一场疫情让演出从业者更加深刻地向内审视,思考如何更加丰富剧院的舞台经营。站在2021年的开端,廖屹充满信心,“对于所发生的一切,我们无力阻止,但面对未来,我们有勇气接受任何挑战。”
【跨年感言】
廖屹:2020可能是演出业最艰难的一年,全球演出业一篇萧条。从关门谢客到重新复工,从30%到50%再到75%,看到市场慢慢复苏,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,希望新的一年,我们能够有更多精彩的剧目奉献给江苏观众。
【演出这一年】
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月初发布的《致全国演艺同仁倡议书》显示,今年1月至3月,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万场,直接票房损失已超过20亿元。
2月以来,南京市文旅局出台了一批应对疫情扶持演出企业的政策。例如对于已经获得补贴但未演出的剧目,一直在进行延期或取消的状态跟踪;对于已经演出结束的剧目,平台努力协助加快剧目结算的进度。6月28日,南京市公布第二批文旅消费政府补贴项目,共42部69场剧目获得补贴,补贴额度从30%到50%不等,以加快文化演出市场的复苏。
交汇点记者 王慧
视频拍摄制作 王瑞枫
编辑: 冯圆芳
{{ article.sysDisTopic }} {{ article.title }}
{{article.sysDisTopic}} {{article.title}}
不管多么难熬我们都要好好的坚持下去